龙山招商指南
位置境域
龙山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,西与重庆市酉阳县、秀山县,北与湖北省来凤县、宣恩县接壤,东与省内桑植县、永顺县毗邻,南与保靖县隔酉水河相望。位于东经109°13′~109°46′8″、北纬28°46′7″~29°38′4″之间。国土总面积31.3万公顷,占湘西自治州总面积的20.2%。
地质构造
龙山县县境地质构造复杂,由不同的地质时代的沉积岩组成。出露地表,由老到新有古生代的寒武系、奥陶系、泥盆系、二叠系,中生代的三叠系、白垩系和新生代的第三系、第四系。因此,成土母质多,有石灰岩、板页岩、砂岩、白云岩、紫色砂页岩、第四纪红土及河流冲积物等7种。
地势地貌
龙山县地处云贵高原北东侧与鄂西山地西南端结合部,武陵山脉由北东和南西斜贯全境,地势北高南低,属中国由西向东逐步降低的第二阶梯东缘。县境属强侵(溶)蚀山区,境内群山起伏,山峦重叠,溪谷交错,坡陡谷深,山体破碎,耕地分散。海拔1000~1200米的山头有192座,1200米以上的山头有353座。主要山脉有北部的红旗界,西部的辽叶可立坡,东北部的猛必界,东部的永龙界、曾家界,中部的洛塔界,西南部的八面山等,由东北向南延展,呈东、中、西、北山脉凸起,形成北高南低、东陡西缓向南开口的“勿”字形地貌骨架。
县境地貌受地质构造控制极为明显,由于经历了加里东、海西宁、燕山和喜马拉雅山等多次地壳运动,以及长期侵(溶)蚀等外力因素的影响,地貌具有岭谷相间、高差悬殊、切割深密、波状起伏,多层次、阶梯状、链状与连续性变化特征。最高山峰红旗界主峰大灵山海拔1736.5米,最低处隆头镇的隆头河滩海拔218.2米。相对高差1518.3米,比降为2.3‰,最大切割深度1136米,最大切割密度4.7公里/平方公里,形成以山地为主,兼有丘陵、岗地、平原及水面等多种地貌类型,且大部分乡、村有多种地貌类型。县境山、丘、岗、平川及水面的组合比例为82:10:4:3:1。
县境石灰岩(包括白云岩)分布很广,面积1616.94平方千米,占龙山县总面积52.1%。因长期经受侵蚀和溶蚀,形成大小不等的溶蚀剥夷面和洼地,以及许多溶洞、漏斗、落水洞、石芽、暗河等地貌;又因地质构造和北高南低的地势影响,地表溪流切割深密,水系树枝状和格状分布。
土壤
龙山县境内土壤共9个土类、19个亚类、67个土属、155个土种、33个变种。
县境土壤的48.9%由板页岩、河流冲积物(括古河流和近代河流冲积物)、紫色砂页岩等富含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母质风化发育而来,加之县域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,加上小区域气候的特殊温湿效应,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雨热同季,植被生长旺盛,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,即使是石灰岩母质风化的土壤,历史上曾植被茂密。因此,县域自然土壤原生质量较高,带来耕作土壤也趋同样趋势。
据龙山县第二次土壤普查地块样化验与千亩农田样化验结果统计,县域自然土壤碱解氮含量中至丰面积达94%,缺的面积达只有6%;钾的含量丰的面积达50%,中等面积的达41%,缺的面积达只有6%;有机质含量高于2%以上的面积占山地总面积的64%,全氮含量在0.1以上的面积占79.2%。
气候
龙山县属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区。全年四季分明。夏半年受夏季风影响,降水较丰沛,气候温暖湿润。冬半年受冬季风控制,气温较低,降水较少,气候较寒冷。在复杂的山体影响下,形成山地垂直地带和水平方向地域差异的多样性气候。与省内同纬度地区相比,具有光热总量偏少,冬暖夏凉,光热基本同季;降水丰沛,时空分配不均;气候类型多样,立体特征明显;气象灾害多等特征。
根据湖南省各地气象台站资料比较,县域(以县城为例)多年平均气温15.8℃,仅比最低的桂东高0.4℃,比最高的道县低2.6℃;与同纬度的岳阳、常德、平江分别低1.1℃,0.9℃,1.1℃。县域年较差气温为22.1℃,比全省大部分地区要小。夏无酷热、冬无严寒(除八面山等高海拔区)。县域海拔较高,山多云雾多,日照较少,故夏无酷热。当北方冷空气南下时,北面为秦巴山脉所挡,只能过汉江平原,插洞庭湖,迂回从东路影响县域,且县内山重峰叠,冷空气不能长驱直入,故降温辐度不大,冬无严寒。
水系
龙山县境内溪河纵横,龙山县属沅水流域2993.13平方千米,属澧水流域138.3平方千米。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千米、干流长5千米以上的河流77条。其中一级支流2条,二级支流17条,三级支流34条,四级支流18条,五级支流6条,均属沅、澧两大水系。
招商热线:400-151-2002